- 积分
- 1650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注册时间
- 2007-11-23
- 精华
- 主题
- 帖子
TA的每日心情 | 开心 2021-3-3 07:02 |
---|
签到天数: 266 天 [LV.8]以坛为家I
|
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独创的,先秦就有了。印度的说法是“四大”,不一样。“四大”的说法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时间比较晚。佛教是东汉才传入中国的。
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
五行(卷名:哲学)
中国古代哲学概念。原指“五材”,即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早期的五行说见于《尚书·洪范》,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的认识,是中国早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萌芽。
西周末年,史伯提出了“以土与金、木、水、火杂,以成百物”的观点,杂有综合、结合的意思;以土与金、木、水、火相杂,反映出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思想,这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萌芽。
春秋末年,晋史墨曾以“水胜火”来预断战争的胜负,到战国百家争鸣时期,五行学说进一步体系化而广泛流行起来。
墨家学派提出了交胜、相丽说。交胜说认为,“五行毋常胜”,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之彼此相胜不是绝对的,是有条件的。“火多”固可使火熔金,“金多”也可使金灭火,火与金交替相胜,关键在于数量的多少。相丽说认为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之间彼此附丽,互相依存。水贮藏于固体之金,火附丽于可燃之木,恰如麋之藏于林,鱼之附于水,不是前者产生于后者,而只是“惟所利”,即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利于存在的条件。
(略)
阴阳家邹衍提出了“五德终始”说。认为历史按照土、木、金、火、水的顺序从始到终、终而复始地转移运行。(略)
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
四大(卷名:宗教)
佛教术语。指地、水、火、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。又名四界。界,是种类的意思,谓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,不相紊乱。亦名四大种。种,有能生的作用,如种子。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。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法。色,分能造色和所造色两类,四大种为能造色,其余一切物体为所造色。
(略)
四大原是古印度用以分析和认识物质世界的传统说法,佛教加以改造。但古印度佛教以外的各学派,对四大的解释各有不同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