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积分
- 4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注册时间
- 2007-4-16
- 精华
- 主题
- 帖子
|
本帖最后由 jinse 于 2009-7-4 20:24 编辑
[明清史研究系列]清雍正朝起居注
【明清史研究系列】清雍正朝起居注
【书 名】清雍正朝起居注
【作 者】清内务府
【大 小】76.3M,分7个压缩包
【页 数】716
【出版项】中华书局
【便利度】有书签
【清晰度】清晰
【途径与毒情】 麦咖啡安检无毒
【电子书格式】pdf
说明:此书以前发过,但因格式不对,斑竹删掉了.后见得龙胆兄发的"起居注"实在是惨不忍睹,遂重发此书,希望喜欢的朋友们能够支持
设立起居注官是封建宫廷中的传统制度。《礼记》中有帝王身边设左右史,"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"的说法。这就是后来的记注官,自汉以后,几乎朝朝不断。清朝在关外就设立了类似的官职,但当时还没有起居注和记注官这个称呼,仅是皇太极命文馆儒臣"分为两直……记注本朝政事,以昭亲史"(《清会典事例》)。清朝正式设立起居注馆是在康熙九年,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却是在康熙七年。侍读学士熊赐履冒天下之大不韪,几次上疏,主张皇帝应遵循古制,治理天下。设立起居注制就是其中的建议之一:"请遴选儒臣簪笔左右,圣躬一言一动,书之简册,以垂永年。"(《清会典事例》)但当时鳌拜还在执政,这个意见根本不可能被采纳。康熙九年,玄烨击败了鳌拜后,在改革和健全一系列制度的同时,接受了熊赐履当年的建议,于太和门西廊设立了起居注馆。
"起居注",顾名思义,是有关皇帝起居行动的记录。因此。记注官要常侍皇帝左右。当时每天都有满、汉两位记注官侍值,玄烨办完事后,他们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记录。当然,也并非皇帝的日常生活一举一动,都要记下,记注的范围只限于皇帝所参加的政务活动。如大朝、常朝、赐宴、出巡、狩猎、殿试,及祭祀天地、太庙、社稷,谒陵、大阅等礼节性活动,记注官都必须在场做记录。
起居注所记,第一项是玄烨当天的政务活动项目,如御门听政,懋勤殿进讲,向太皇太后、皇太后请安等等;其次记皇帝的谕旨、大臣一的题奏及官员的引见、除授等。起居注的档册,每月编满汉文各一册,年底汇封。封前先写成草本,由总办记注官逐条查核增改,再由庶吉士缮写正本。副本留起居注馆,正本钤以翰林院印,封入柜中,向皇帝奏报后,交内阁公验,最后才由记注官会同内阁学士将起居注档册送人内阁大库收藏。
记注官选自翰林院掌院学士、侍读或侍讲学士,以及詹事府詹事、少詹事等官,原衔充任。玄烨初立起居注馆时设满记注官四人、汉记注官八人。以后根据情况又有所增减。
按照历朝的惯例,起居注册是不该让皇帝读阅的。玄烨深知"记注起居事迹,将以垂之史册,所关甚要",因此,对记注官和起居一注档都非常重视。在设立起居注馆的第二年,他就一反历朝的做法,下令记注官一律由日讲官兼任。当时担任日讲官的叶方霭、张英、陈廷敬、王士祯等人,平时与玄烨接触颇为频繁,是他认为德才兼备的忠臣。由老师担任记注官,记录他的言行,他比较放心。自此以后,记注官就被称为"日讲起居注官"。这一官衔在雍正朝以后成为定制
[ 本帖最后由 gomelzhang 于 2008-5-30 08:10 编辑 ]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x
评分
-
1
查看全部评分
-
|